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的主要方向在哪里

2014年7月16日

  作为国家食药监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专家之一,张守文教授指出,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未来要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需要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加强配方研发工作,从科学性、合规性、安全性、营养性、差异性和适宜性等基础研究上给广大消费者重树信心,更需要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基础研究战略科技计划的重点和长期支持,需要乳品工程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微生物学、食品检验、医疗卫生机构儿科等相关学科专业的通力合作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研究,完善中国母乳成分数据库,明晰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制定婴幼儿奶粉的配方设计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只有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不同阶段中国母乳中的营养素成分变化及动态变化规律,纯母乳喂养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情况,我们的婴幼儿才能吃上更加科学合理的符合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才能重新赢得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信任和信心。

  由于中国属于传统东方膳食模式,与欧美国家存在膳食模式和人种差异,因此,如果仅仅参考WHO相关母乳成分及欧美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成分制定的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就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并且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做支撑。从与国外现有母乳数据对比发现,在必须脂肪酸、微量元素、氨基酸组成等方面,中国母乳与国外母乳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根据中国母乳营养成分数据库研制的婴幼儿奶粉才更适合中国的婴幼儿食用。婴幼儿奶粉的配方应该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并与当前的中国母乳营养成分相类似。

  婴幼儿奶粉配方设计理念是模仿母乳成分,通过分析了解掌握母乳的主要成分,再将各种原辅料、营养素添加进牛乳中,使之基本满足婴幼儿的各种营养需要。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在产品配方设计上,配方奶粉的研发要始终以接近中国母乳营养结构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坚持持续动态地研究不同年代、不同阶段的母乳成分的变化,使其配比更优化、更接近母乳的天然成分,还要模仿母乳喂养的效果。

  科学研究证明,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不是添加的成分越多越好,怎么添加,添加多少,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什么工艺和关键技术进行混合,这些技术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配方奶粉最终的质量和稳定性。

  事实上,在验证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性、合规性、科学性、营养性、差异性、适宜性等方面,婴幼儿喂养实验的跟踪调查必不可少。跟踪调查应包括全方位考虑奶粉对婴幼儿喂养效果、消化代谢、骨骼发育、智力发育、免疫系统以及吐奶、啼哭和排便等方面的影响,确保婴幼儿能够健康的生长发育。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随着生活水平、饮食模式和时间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我国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不足30%,超过70%的婴儿要靠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我国应深入研究中国母乳的基础研究数据及婴幼儿生长发育数据,在现有配方奶粉分段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科学合理制定婴儿配方奶粉新的分段依据的可行性。

  要制定符合中国婴幼儿的奶粉配方,有赖于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强有力支持,有赖于医疗卫生机构儿科临床研究的生长发育数据的支持,据此得出婴儿营养需求的科学依据。

  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要做强民族品牌,就要立足于研发基于中国母乳成分研究的、适合中国宝宝的本土化奶粉配方。对中国母乳进行深入、动态、连续研究和模拟,对中国宝宝的营养需求、体质特性、临床营养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宝宝的营养评价需要长期的科学数据的积累,这是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的重要研发方向。

来源(中国乳品行业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